“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两千多年前,
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探讨,
道出了开展祭祀追思之礼与传承美德、
培养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
然而时至今日,
仍有一些地方被厚葬薄养、
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
旧俗陋习所困扰,
严重影响当地的文明风气。
深入移风易俗,难在哪里?
要如何有效推进?
近年来,珠海以“破立并举”之姿,在城乡掀起一场移风易俗的文明变革:从婚丧嫁娶的“减负”到文明新风的“浸润”,从“面子工程”到“里子革新”……一场树新风、除陋习、明新意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实践在南海之滨火热进行。
展开剩余88%徐伯希/摄
树新风:重在培“新”
凸显文明底色
“十里红妆”曾是古时婚嫁盛景的写照,但若演变为现实“百万彩礼”的攀比,便成了压垮家庭的“甜蜜负担”。上网搜索“彩礼”一词,有关高额彩礼的新闻资讯比比皆是,“娶不起”的感叹此起彼伏,因为彩礼太多引发男女经济纠纷、导致新人感情破裂的事例更是不在少数。美好的婚庆习俗缘何就成了不可负担之重?诸多的现实事例折射出,旧有的美好已经异化成为“面子竞赛”,甚至金钱至上的荒诞。
以问题为导向一直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移风易俗也是如此。既然彩礼已成为年轻人幸福奔现的不可负担之重,那“减负”是必然之策;既然彩礼的多少是为了彰显父母脸面,凸显家庭的“面子”和地位,不妨就从宗族、村老等对应层面入手……简单理解,就是问题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寻找突破口。
吴长赋/摄
2022年,珠海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推动基层自治创新实践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和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探索通过创新基层自治实践模式,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当年5月底,金湾区高栏村率先在全市开展试点建设,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村内红白事的承办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积极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等文明新风。现在,这一基层创新自治模式不仅已在金湾区实现了行政村100%覆盖,还“登陆”了珠海的各大海岛镇村,比如桂山镇的红白理事会,就严格按照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互相攀比、不举债办事的原则,为办红白事的每一户村民“量身打造”最节约可行的办事章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珠海万山/图
树新风的关键,还在于能让市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新风”的清新脱俗,要以典型的榜样力量引领文明之风。具体到婚嫁方面,珠海一直坚持每年举办各类集体婚礼活动,既有传承非遗、仪式满满的水上婚嫁,也有场景丰富、简约而不简单的新式婚礼。活动亮点纷呈,仪式感不减,又帮很多新人卸下了经济枷锁,让不少人真切感受到,“幸福不在排场,而在同心。”
梁冠贤/摄
在殡葬领域,珠海则始终高举生态大旗,致力以绿色生态“破旧立新”。曾几何时,墓地价格高企、各大墓园“一位难求”的现象造成全国范围的困扰与反思,有些地方还曾因“风水坟”等纠纷引发群体矛盾,“死不起”也一度成为网络热点。
对此,早在1997年,珠海就已开始推进骨灰海葬等生态殡葬方式,近年还出台了生态安葬补贴办法等惠民政策,积极倡导低碳、文明、环保的绿色殡葬方式及现代殡葬理念。截至2024年底,珠海已举办海葬、树葬、花坛葬等骨灰生态安葬活动近40次。其中,2024年全市的海葬骨灰数已达上年同期的4.5倍。更可贵的是,当下参与海葬的人群早已不再局限于珠海及其周边城市,还辐射到了祖国的“东南西北中”,充分展现了珠海推进生态殡葬的努力与坚守。
吴长赋 梁芷曼/摄
除陋习:重在“立规矩”
奖罚分明显决心
树新风移陋俗,涉及到新旧交替的问题,做起来就没有容易的,特别是要“破旧立新”。具体怎么破?需要有一定约束力、威慑力和激励性的章程制度。俗话来说,就是要“立规矩”,要让村民群众明明白白地知道什么是必须摒弃的“陋俗”,哪些是值得倡导的“新风”,要通过奖罚分明的机制不断巩固加深大家对于移风易俗的了解和认识。由此而言,村规民约恰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
村规民约的约束力如何体现?“村规民约大家议,让村民在讨论中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制定出的村规民约才更有约束力、执行力。”这是金湾区三板村党委书记周卫红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2024年1月,金湾区在珠海全市率先完成了新一轮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并实现监督和奖惩机制全覆盖,三板村正是其中的先进典型。在该村,移风易俗标语随处可见,已修订两轮的村规民约,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水塘河道清淤、反对餐饮浪费、防范诈骗、移风易俗、安全生产等具体要求“应有尽有”,还针对性地建立了奖惩机制,将各家各户对村规民约的践行情况与股权分红挂钩,有效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和延续。
张洲 宋一诺/摄
有了“规矩”,关键还得看执行。在移风易俗的持续推进中,村规民约正在珠海各区镇村发挥越来越大的双向作用:一方面,综合运用物质奖励、精神表彰等激励措施,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美德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树典型立标杆;另一方面,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惩戒措施,正在改变以往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不举不究、执行不力等基层治理问题。
在珠海市斗门区,“孝老爱亲”等要求不仅明确纳入了村规民约当中,还制定了相应的积分奖惩制度。村民们孝老爱亲的突出表现、参与志愿服务、简办红白事等行为都可以积累积分,还能以此兑换生活用品、优先享受社区服务等。在金湾区红旗镇,5个行政村都将村居环境卫生与村民股份分红挂钩;南水镇高栏村,更是对滥办酒席、拒绝赡养老人等行为,视情节轻重,设定了批评教育、扣罚分红、取消当年一切集体奖励和福利等不同层级的惩处,大大提升了村民抵制陋俗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
赵梓/摄
明新意:重在精神滋养
以文明乡风润物无声
移风易俗非一朝之功,需“春风化雨”的持久浸润。在珠海,从城镇到乡村,从陆地到海岛,已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应建尽建”,覆盖率达100%,并以此为依托,将之打造成为“文明风尚大讲堂”、红白理事会的议事所,好家风故事在这里传扬,简办红白事在这里商讨……移风易俗就在这样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持续推动。
张洲/摄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中描述的文明培育构想正在新时代的珠海一步步成为现实:从彩礼“减负”的自觉行动,到生态安葬的蔚然成风;从积分制激活的自治热情,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多元触达……珠海正持续以“绣花功夫”编织文明之风的绚丽锦帛,不仅推动广大珠海市民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更让大家经受了润物无声的精神涤荡,让珠海的文明之风拥有了清新、自觉的“新风系统”。
但是,移风易俗绝非一时之事,不能有放松懈怠的时候,“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王安石的警言今日仍振聋发聩。移风易俗的新实践,不仅是新旧习俗之变,更是城市精神文明内核的重构与重塑。
唯有坚持
以文化人、以策聚力、以德润心,
方能让新时代的文明之风,
如南海潮涌,生生不息!
发布于:北京市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